尼克·约翰逊是美国波士顿的一位网页设计师,从业12年,据说还是美国总统竞选网站的设计者。年初,1月25日他发表了一篇博文《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这么烂》。他说,这篇文章的感受来自2005年他在河南的大学任教的两年经历,文章还特别强调观点仅代表个人。

详见:为什么中国的网页设计这么烂?

那篇博文在网络上转载的次数很多,在百度搜索标题的结果是上千条记录;在新浪和腾讯微博上转载也有千次之多。

我一直以为,中国的互联网不缺愤青的草根们,但这篇带有几分嘲讽口气的文章,我在网上一直没有见到反驳或者讨论的声音。我想,唯一的原因是愤青和五毛们都忙着过年去了!

尼克:中文网站糟糕透顶

文章的内容很简单。作者·约翰逊在中国教学,为了了解中文网站,找到一份中国人最喜欢口碑不错的网站名单,其中包括:百度、阿里巴巴、QQ、人人网和新浪网。尼克童鞋对这份名单很是不感冒,除了百度和人人之外,尼克对中国网站的印象是:

“大部分中国网站的主题看上去就像是把罗列到滑稽的汉字,同错误使用的图片堆砌到一起,有时候连图片都完全省略掉了。看到这种网站我就头大。中国人怎么就能消化得了这堆信息?怎能忍受得了这种行业惯例?”

而且“一大堆动画、弹窗、浮层、滚动条同时运行的场面,在中国网站上也是常事,但在西方设计师眼里,这些东西通常是违反设计原则的反面教材,人人唯恐避之不及。他感觉中国网站给人感觉像重新回到1995年一样,透着陈腐气息,糟糕透顶,那种网站看了第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。

形成这么烂的网站,尼克先生分析了原因:一个,中国审美水平落后,“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,根本没撵上咱们”;第二,中国设计水平落后“没有想过赶超西方的网络设计”。尼克先生又做了引申:从中国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得出,中国人看网站就是为了获取信息,而非思考;中国人做事不直接,所以中国的网站也不够直接和爽快。

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从业者和IT博客,我得感谢尼克童鞋能够跨越千山万水,满怀国际主义热情地指导中国的网站,尤其是文中关于中国大学教育中死记硬背的弊端,笔者感同深受,颇受其苦;至于文中提及中国人不够直接,我想那也许是儒家思想根深蒂固,不太希望让外人太过尴尬。

既然尼克童鞋如此渴望“直接”“爽快”,那我就直接反驳文中个别观点,和尼克类似,我的观点也仅代表个人看法,权当是一场无聊的讨论。

第一 “滑稽的汉字”。

尼克童鞋说,“大部分中国网站的主题看上去就像是把罗列到滑稽的汉字”。我没法找到英文原文,但笔者对尼克用“滑稽”二字形容汉字,颇感困惑。我不知道尼克懂不懂汉字和汉语,如果不懂,请您学好之后再来讨论汉字“是否滑稽”,笔者没有学好英文,但从来没觉得英文字母有多“滑稽”。

在笔者看来,汉字是世界上最高效的文字,而英文等字母文字组词能力受限于字母数量。26个字母组成的双字母词汇625,三个字母组合词汇1万多,加之元音和辅音的限制,字母文字在组词时只能不断增加字母长度,由十个以上字母构成的词汇并不少见。而和26个字母相当的基本汉字多达5000以上,四个汉字的组合是个万亿级的天文数字。

举个例子,如果把26个字母贴到最常见的魔方上,刚刚好能贴满3*3*3的魔方;如果用26个字母做魔方,需要1万多个魔方块;如果使用汉字,1万只是汉字魔方的边长。使用汉字的华人应该自豪,上帝只给了子民26个字母,而华人的老祖宗们留下了数万汉字。

汉字的另一个优势在于“方块”。汉字书写的文档就像是一面墙,方块汉字自身的“方”特性更容易产生对仗工整之美,所以中国有工整的古诗、古词、有春节的对联。如果把汉字比喻成砖头,字母“圆文字”就像是鹅卵石,用“砖头汉字”可以砌成网页,对于字母而言几乎是不可能。

第二 大而长首页的理由

方块汉字和鹅卵石字母,是中文和英文网站最显著的不同,也最终决定了不同文字的网页风格。

一个是导航。我留意到,中文网站的频道和导航大部分放在页面顶端;而英文网站更喜欢放在左侧。原因很简单,如果英文网站使用参差不齐的单词做导航,网页的美感将丧失殆尽;采用左导航设计的一个好处是,导航可以自动对齐。中文网站不存在这个问题,大部分网站的顶端的导航都是整整齐齐的,这是汉字的优越性;

第二是文字的密度。中文网站的风格,如尼克文中提到的“罗列汉字,看了脑袋就大的网站”,页面动辄十余屏,的确是早期中文网站、尤其是门户网站的一大特色。现在情形有所好转,但3-5屏的大首页的设计在中国互联网圈子里仍然比较普遍。

中国网站“大而长”的首页风格,却很少为国人所反感。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汉字的富含信息而且高效。1000个汉字蕴含的信息量要远远大于1000个字母,但用户浏览的时间,单从音节上和体积上对比,1000个汉字相当于2000个字母。这意味着,即便在中文页面上堆砌大篇幅汉字,并不会像大量英文字母和单词带来阅读上的不适感。

“大而长”首页的美感,并没有因为长页面而打折。满屏的方块汉字,如果合理归类划分到不同内容板块,再配合图片、幻灯和广告作为区隔,遵循最起码的美学原则,即便是长达5页的门户首页也不会让人感到压抑或者“脑袋大了”,当然如果看不懂汉字,那就铃铛别论了。

第三 文化与网页的色彩

中外网站除了形式上区别明显之外,在色彩上也截然不同。两年前,名博洪波曾经列出一张国内主流网站的色彩基调列表,两年后,我发现这些网站的基调大都没怎么变。一个规律是:本土网站喜欢用红橙色;海归或者跨国公司喜欢用蓝色。

新浪和搜狐和淘宝的橙、网易的“印”红,都是标准的中国“色”;腾讯和百度的logo中有蓝色,但红橙色还是主基调。中国人喜欢喜庆和暖融融的气氛,喜欢太阳的橙,火的红,这和微软、AOL、雅虎的冷色截然不同,毕竟黄土地上的黄种人,对黄色从骨子里有一种偏爱。

尼克喜欢的人人网,是以蓝色作为主基调,但说白了,那只是Facebook的复制品,在中国并无太多意义。

四 广告与生存

在大型网站上,最令人感到的不舒服的,也许只有广告了,这也是笔者唯一能理解尼克先生的烦躁心情的理由。至于尼克先生讨厌的“一大堆动画、弹窗、浮层、滚动条同时运行的场面”往往出现在广告中。

对于广告对于用户体验的伤害,的确广泛存在,我不愿多提。但有两点提示:一个,广告素材往往不是由内容制作部门提供,大型网站有独立的广告部,他们和厂商、广告公司联系。至于广告素材物料大多直接由厂商提供,还有的厂商会提出非常苛刻的要求,譬如弹窗、浮动、对联等等。内容部门的编辑们对于泛滥的广告也只能是无奈。

第二,没有广告的网站或许早在1995年就已经成为先烈。所有的商业网站都要考虑生存问题,广告的确带来了不太舒服的用户体验,但这至少保证网站媒体有了说真话的底气。试问,当网站靠说假话维生时,这样的网站还有存在的必要么?对于用户而言,暂时的页面体验重要还是真实的信息更重要?

所以,笔者认为,中外网站设计理念的差异关键在于网站所在的土壤。其中,有文字的不同,文化的差异,这种差异并不全都意味着“落后”,有些反映出的文化的差异和文字上的优势。

反驳尼克几个关于文化的观点

另外,尼克童鞋似乎对百度、人人看似山寨的网站情有独钟,仿佛只有抄袭美国所谓先进的网站才是进步,笔者更不敢苟同,以下是笔者对尼克文中观点的反驳:

1 中国需要东方文化主导的网站设计理念。

尼克说,“中国的网络设计理念虽然正在改善和提高,但却没想过要赶超西方的网络设计。相反,中国人仅仅搬出了自己的理念。这种理念大部分由东方文化主导,而从西方基本的信息架构(IA)概念中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。”

笔者认为,网站是为特定地区用户服务的,而中国的大部分网站是给看得懂汉字的华人、理解东方文化的人看的,所以自然要秉承汉字和东方文化理念。这就好比,请人吃饭一定要在自己家里、拿出自己的特色菜款待客人一样,你让日本人拿肯德基而不是日本料理招呼客人,那合适么?

2 文化非线性发展,不具有可比性

尼克说,“作为一个脸皮厚的西方人,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,根本没撵上咱们。设计理念和审美观点是随着时间发展的,而且还伴随着长时间的酝酿。”

笔者认为各国文化不是线性发展的,这点无论从全球发展史还是中国文化史上得到足够多的证明。欧洲有灿烂的罗马、希腊文化,但之后也经历过漫长的“黑暗时代”;中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的繁荣程度也许远远超过了元朝。

文化也是不可比较的。中国人喜欢赵薇、章子怡、葛优赵本山;外国人喜欢迈克尔杰克逊,约翰尼·德普、布拉德·皮特、史泰龙,你觉得这些有可比性么?川鲁粤菜和肯德基麦当劳有可比性么?文化本身就带有个性化,歧视文化就是在歧视文化背后的人们;而那些自认为文化优越的人们,往往自视清高而已!

3 该不该实用为王?

尼克说,“我们大可以,也应该庆幸我们文化之间的不同。但我们不能,也不应该在网站设计上认同实用为王的理念。”

我理解的实用为王,是一种为了所有用户利益和体验最大化的设计理念。我不否认网络新技术对于互联网发展所起的作用,但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技术、那些得不到广大用户认可的技术还是慎用为妙。 “王”只有一个,如果不让“实用”为王,难道让“不实用”为王?

4 中国网站的先进理念

我和主流门户网站的编辑大多有过接触,了解到他们的一些设计理念,这些作法甚至被一些跨国公司的网站所采用,如MSN中文网。文章结尾,我们一起分享这些理念(参考尼克原文的截图):

1 搜索、导航、即时信息首页展示 并重的信息呈现,可以照顾到不同习惯和需求的用户。

2 广告内容集中展示。新浪首页广告位大部分集中在右侧栏和分隔Banner上;

3 首页页面一般为3-8屏。让用户获取高质量信息的同时,保证页面正常快速显示;

4 页面板块(纵向)不超过8个;每个板块文字标题8-10个;

5 板块横纵对齐,标题、图片对齐,保证页面的整齐美感;

6 最显著的位置推荐最精华的内容,如四大门户;

7 图文、视频多种媒体形式展现内容,如四大门户;

8 不登陆也能看到内容,如门户网站;

9 整齐,分类清晰的2行-3行导航(用加粗字体区隔),如新浪、腾讯、网易;

10 重视微博、博客等交互媒体,如新浪、腾讯等门户网站;

11 建立多层级分类导航 如 淘宝和阿里巴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