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实在,工作还不够两年,业内业余也接触不少项目,基本来说,没有一个非常出色、非常成功的。
业内来说,目前在某企业做外包,工作完全不着调,时而闲得无聊,时而忙得连接杯水的时间都要挤空。回忆两年前公司说只是交付一个两个月的项目,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得太深。
业余接触,其实也算不上接触,朋友找帮忙、公司除外包外的项目等,虽然不多,但也令人很纠结。
经过这近两年的经验积累得出,所谓烂项目,无非是因为需求不明确、技术不成熟、领导无方甚至客户不明确,就像目前外包项目所属内部业务部门,职能其实不见得有多重要,却还有源源不断的需求、业余,而做出来的东西往往需要很久时间打磨才能派上用场,这个打磨的过程又是多个短暂的周期拼合,所以,累积的只能是千疮百孔的烂程序,故而,烂程序+烂程序=烂项目。
下面无针对性的聊一下个人见解。
先说说需求不明确,见过很多次,项目拿到手,就是一句,没有需求,先做出来,有人用了才会有意见、有需求,这完全是产品型的做法,却发生在企业内部应用上。只能证明一点,内部部门竞争激烈,争先恐后漏风头,说白了就是瞎折腾,腐败的企业架构造就了一批以瞎折腾为荣的”领导”。更有甚者,需求传递丢失甚至变味,中间传递人不经确认就定方案,最终导致方案大改(其实也不算方案吧,毕竟都是一群臭皮匠,凑在一起侃大山式的拼凑出来的)。
技术不得不说,实际上就是,很多开发人员凑在一起搞实验,实验次数多的就比较牛逼,少的又很不服气,一起比想法、比能力。最终谁看别人都是烂代码(层次相差不远的情况下),心中又怒不可言,只能导致最终项目质量参差不齐,这也印证了所谓的质量管理工具存在的意义。而事实,除我见过银行做此类管控比较严格,像鄙人目前所在企业的做法大多是敷衍、后期补填……
其实最重要还是领导无方,甚至无能,有时候领导有能力也用不对地方,举个例子,一个估算人力二百多人天的项目,蹒跚学步的代入人家模式做敏捷,要一周出版本,却不知道拆分,大企业的弊病就在于此,一层层的所谓领导分配下来完全是瞎分,尤其是人资外包的项目团队,遇到甲方员工就自命领导,不得不说,有些强人,但有些与项目技术层面不沾边的过来把控技术,真能让人抓狂。
回归话题,各种各样的问题,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、重构,苦的是程序员,费的难道不是公司的钱,如此以往,软件届真就此形成了恶性循环,除了大企业的重要部门,剩下的就只能是吃饭睡觉打豆豆的节奏了?
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见解,请勿对号入座!
上一篇: 关于JS加密解密那点事 下一篇: IE11 Flash插件异常修复